Category: 風聲雨聲讀書聲, 甚麼鳥聲; 家事國事天下事, 關我屁事……


——————————

將三國人物牽扯上馬來西亞政壇時,又怎能漏了無論什麼時候都有百萬黨員的全國第二大執政黨——馬華公會呢?

# 11:翁詩傑 – 公孫瓚

這兩人人最直接的類比有三:

一、初期外在形象頗討好;
二、有獨行因子,恃才傲物,不懂省時度勢;
二、性格火爆,處事不計後果以致眾叛親離。

先說第一個。

公孫瓚是劉備的學兄,兩人師從盧植。有鑑於此,在初期的演義中,劉關張白衣舉事之際,在遼東、幽州已經有一定實力的公孫瓚對照料他們不少,帶他們一起出征“反董卓聯軍”的討伐戰,爾後甚至將其麾下猛將趙雲領兵外接於劉備(公孫瓚兵敗後,趙雲順理成章轉投劉備)。此外,公孫瓚組織了純白馬騎兵部隊,自號“白馬義從”,也著實彪悍異常,殺得遼東一帶的烏桓異族望風而逃。白馬將軍所向披靡,儼然遼東一帶的一號神人。

翁詩傑,身處馬華公會這個大染缸,因其不畏強權、敢怒敢言、不隨黨主流言論起舞的形象,被坊間贈譽為“馬華最後的良心”。也因為如此的君子形象,使得翁詩傑普遍獲得遊離選民的另眼相待;在2008年的全國大選政治海嘯中,馬華諸公在華人區、雪隆市區的候選人基本是全軍覆沒,獨翁詩傑在其耕耘多時的安邦 – 班丹區倖存。爾後,除了以“Ultimate Survivor”的姿態加官交通部長,時任馬華總會長黃家定和署理總會長陳廣才,也以大選成績引咎而退,形象討好的翁詩傑更進一步,成功問鼎馬華公會總會長。

再說第二個。

公孫瓚成名後,開始恃才傲物、剛愎自用,與最惡名昭彰的袁術建交、卻與河北一帶最大勢力的袁紹交惡,同時也與前上級劉虞鬧翻,將之滿門抄斬後佔領了整個幽州。

翁詩傑位居馬華總會長後,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不僅將“不畏強權”的特質提升了10倍(強硬地揭發牽涉眾多朝內大鱷的巴生自貿區貪污事件),然而卻也將他的脾氣硬度提升了10倍。對內,他執意要以強硬的手段,除掉他認為黨內最具威脅性的蔡細歷。

然後,就直接導致了第三個。

劉虞在幽州一帶,屬於仁厚長者般的行政長官,而公孫瓚對劉虞的做法,對公孫瓚的名聲造成莫大的傷害,其部下的向心力與忠誠度也日益渙散。到最後公孫瓚眾叛親離,沒有能夠信任的親屬將臣,只在易京築城自固,甚少出征。彼時袁紹示好議和,公孫瓚依然不鳥他,反而增強軍備,遂引來袁紹大軍的征討。公孫瓚沒有精兵更沒有良將,節節敗退以致無法再守,遂殺妻兒再自焚於高樓。

翁詩傑在努力揭發政府弊案此舉,是值得稱頌的,但想必也引來聯盟友黨、甚至是自家人的傾軋,為其眾叛親離的下場種下禍根。若說揭發弊案之事為情有可原,那麼致力打壓蔡細歷則是咎由自取。時任署理會長的蔡細歷已然放下姿態,表示願意共同合作,然而翁詩傑依然對其窮追猛打,非要逐蔡細歷出黨不可。此舉非但大大折損翁詩傑“君子”的面具,失卻了普遍馬華黨員的民心,受盡委屈扮演受害者的蔡細歷,更藉此鼓動其老樹盤根的基層,一舉反翁。此後,在“秘密第三勢力”導致“翁蔡齊走”的公投後,翁詩傑對於自己“不超過50%的支持就辭職”的言論反悔,但彼時已然眾叛親離,并於爾後的馬華公會重選中如預期落敗,也在稍後的內閣重組中失去部長職位,如今落得個無人問津的落魄局面。

當然,翁詩傑是比公孫瓚幸運的,至少不需要殺妻兒再自焚於高樓。其實眼下在野黨盛世,翁詩傑趁著還有形象老本,若舍馬華而轉投民聯、或成為親民聯獨立人士,想必還能挽回不少民望。但若遲遲不表態,只能隨著馬華泰坦尼一起沉沒了。畢竟,在馬華沉沒之後才來轉檯,除了不會給他帶來“棄暗投明”加分,反而會貼上“投機分子”的標籤,這輩子政途才是真真正正完蛋了。

# 12:黃家定、廖中萊 – 劉表

劉表,荊州牧,和劉備一樣是漢室宗親。坐擁中國版圖最富庶的一帶,同時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劉表本為文人儒士,名列當時“荊州八俊”之一。在群雄蜂起、中國鬧得亂哄哄的三國早期,劉表走馬上任荊州刺史之際,收服周邊盜賊、穩定荊州局勢一方面尚算做得不錯,因此相對較少戰火的荊州,就成了許多難民遷徙的目標,並在這裡修生養息、發展營運。

然而,原為儒生的劉表,卻眼巴巴地讓自己坐擁的絕佳優勢一點一滴地流走。天下群雄相互吞併、最後只剩下一些歷經戰火而逐漸壯大的軍閥之時,不習軍事、卻坐擁荊州的劉表,在他們(曹操、諸葛亮、周瑜等)眼中不啻是一個“在鬧市中捧著黃金到處跑的小童”,明擺著讓大家去搶。在劉備落魄而寄居在劉表的新野城時,劉表忌其才而不敢大用,怕他逐漸壯大勢力(憑良心講句,忌諱劉備這梟雄也是情有可原啦);曹操爲了殲滅袁紹殘餘勢力而遠征柳城時,劉備建議劉表出兵襲擊空虛的許昌。劉表扭扭捏捏地,等到曹操班師回朝才來後悔莫及。當然,在曹操那邊,也是因為郭嘉看准了“表,坐談客耳”,曹軍才毅然空城而出。

後來曹操大致搞定了北部勢力,南下的第一站就是荊州。劉表恰巧在大軍開到之前病故,其次子劉琮繼承荊州後,直接投誠曹操。

說了那麼多劉表,干黃家定和廖中萊屁事?

當然,不是將劉表早期穩定荊州的功績給他們貼金,也不是認為他們和劉表一樣,是彼時文化界的泰斗(小黃書?說到馬華公會內的文化才子,那是翁詩傑的事);且看劉表的歷史評價:

《傅子》記載賈詡在見過劉表後,評道:“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魏略》指:“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吳書》又言:“表儒人,不習軍事。”

郭嘉亦曾向曹操表示:“表,坐談客耳。”

當然,劉表也不是沒有好的評價,例如《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称“在荆州几二十年,家无餘积”,說劉表為人仁善、做官清廉……但這些都不關黃家定和廖中萊的事,所以表過不談。

如果是太平盛世,劉表足可成為一位愛民如子的行政長官,或者一介文化界泰斗,只可惜亂世中他的統攝軍事、多疑寡謀短板被一一凸顯;如果馬來西亞是政治清明,政府廉政愛民,黃家定或甚至不必當官、而以非政府組織的身份,搞搞對全民有益的“終生學習”運動,豈不美哉……只可惜政治清明是個神話,廉政愛民是個笑話。身為國內第二大執政黨,黃家定以推行“終生學習”作為馬華公會頭等大事,充分體現整個政黨在大方略上“逃離政治”的原型。

至於廖中萊,欣賞過了他在709催淚彈射入同善醫院、建議萊納斯將稀土輻射性廢料運回澳洲等等精彩言論之後,“萊,坐談客耳”,精闢至斯……或許還有點拖衰劉表。另外,有沒有人認為他位居馬華公會署理總會長的高位,是適得其所的?其署理總會長之高位之於他,同樣是“在鬧市中捧著黃金到處跑的小童”,明擺著讓大家去搶。不過今時今日的馬華好像也沒幾個適合上位的。或許該讓廖中萊和他的同姓老祖宗——廖化類比會更適合?

整個劉表集團,就像是馬華公會,徒坐擁豐厚政治資源、經濟資源卻拒絕正視現實戰況。曹操大軍一開到,荊州牧劉琮投降後,就立即被曹操丟到青州去了。恰巧的,巫統一聲令下,林良實和林亞禮、黃家定和陳廣才,就回家耕田了。

劉表在曹、袁兩大勢力對抗時,採取兩不相幫的騎牆態度;應允了袁紹出兵相助卻又按兵不動,想要永遠處於觀望位置。如此,一如天天喊改革的馬華公會,卻永遠停留在不知往哪兒走的十字路口,永遠觀望著華人選票的流向。

* 寫完了之後,忽然才發現……當年的“華教四君子”之一——一派儒生風範的民政黨主席許子根,好像更適合拿來類比劉表???

# 13:蔡細歷 – 曹操

蔡細歷,是另一個曹操型的人物。主要表徵,是在他的戰鬥力。

一個梟雄;一個經常被推到絕境然後逢生的戰士;一個打不死的蟑螂。

還有,一個“風流成性”的壞習慣,以及一個永遠被政敵攥住不放的把柄。

刺董失敗、宛城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每一次都可以是曹操的末日;性醜聞、被翁詩傑壓迫開除黨籍,也都隨時能終止其政治壽命(好吧,俺承認蔡細歷的小兒科得多)。

曹操的好色、與屠城的殘暴,是擁劉反曹者永遠的談資;一如蔡細歷的性醜聞,以及不知悔改的“我只是後悔每一次都去同一間酒店”(靠!!!還每一次也!!!!就是現在懂得經常轉換酒店了???)。

如果只是堅韌的戰鬥力,俺稱許蔡細歷與俺蠻欽佩的曹操有相似之處。然則作為一個整體,俺對蔡細歷沒有絲毫的敬意。End of Sentence。

* 就在俺已感江郎才盡之際,家中電腦也忽然間失靈了,昭示著俺想要“勤寫作”的豪情大概要暫緩一緩。幸而這《戲說大馬與三國》系列好歹也寫了5部、4大陣營共 14 號人物(沒寫到回教黨實在是因為對他們瞭解不深,再說俺再怎麼支持民聯,都覺得宗教立國是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即便俺對“正確導人向善的回教教義”頗心嚮往之,而對回教黨一些領導人的高風亮節也很尊敬),也幸而這篇文有在公司的電腦存檔,才能將系列之 V 完整貼上。此後,在私家電腦復活之前,此小宇宙空間又再次被逼陷入無盡沉默的宇宙黑洞中……

——————————

——————————

# 9:林冠英 – 孫權 \ 孫策

將林冠英比擬為孫權、孫策兩兄弟,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1995年,林冠英為未成年馬來少女與時任馬六甲首長阿都哈欣發生性關係一案出頭,反被控以煽動罪名,被判入獄18個月。這,是林冠英的第二次政治牢(首次為“茅草行動”,也是18個月)。此前的林冠英,年少氣盛,正如在江東一帶所向披靡的小霸王孫策。

年歲稍長,林冠英越發沉斂,散發出碧眼兒孫權的氣質。而他幾可比擬孫權的才幹,則在擔任檳州首長之後,得到全面的發揮。

孫權割據江東,雖說是占了父兄兩代人脈與基業的便宜,但創業有創業的艱難、守成有守成的挑戰。孫權能將江東治理得儼然天府之國,并國泰民安一甲子,可見其內政有功(雖然後期的孫權老眼昏花了,導致內部矛盾激化、相互傾軋)。相比之下,其孫子孫皓,大好基業繼承,不到15年就被他敗掉了。

林冠英在行動黨內的躥升,無可否認其父林吉祥的父蔭有一定的加持,但是躥起之後,想繼續在政壇打拼是要靠真本事的,尤其是在在野陣線。2008年執政檳州至今不到5年光景,已經使檳州復蘇成為馬來西亞最富庶的州,沒有之一。當然,也有可能是檳州原本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林冠英只要做得比國陣好就行了(而要做得比國陣更爛,其實是非常難的事)。

孫權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知人善任的能力。也就因為這種能力,“江東代有人才出”;除了父兄年代的周瑜、張昭、黃蓋等等弘股之臣,孫權發掘了陸遜、周泰、徐盛、丁奉、呂蒙、朱然、全琮、朱桓、顧雍等等將領,讓江東人才線上一直持續供給,他自己也一直穩坐釣魚台,甚少親身審事,只負責為大方略做決定。在這一方面,俺則尚未看得到林冠英在擢升人才方面有沒有過人之處。環視林冠英周遭,沒有發現類似周瑜、陸遜此等能夠優秀得“妹仔大過主人婆”的人才,反倒林冠英很多時候還是事必躬親。行動黨近年來是冒起了一些新銳,如潘儉偉、劉鎮東、歐陽捍華、張念群等,但他們的冒頭看起來似乎與林冠英關係不大乎?

若將政壇人物的世代稍微劃分的話,林吉祥、馬哈迪、林敬益、林良實等等,無疑是屬於上一代的;而往下推一代,則是林冠英、慕克里茲、林時彬、林熙隆等等。曹操有子曹丕、曹植、曹彰等文武政略良才,尚且大歎“生子當如孫仲謀”;縱觀如此馬來西亞現世代人才列表,能不讓林敬益、林良實等像曹操嘆一句 “生子當如林冠英”么?

(恰巧,袁術也如此評論過孫策:“使有子如孫郎,夫復何恨?”可見孫氏兄弟都是人中龍鳳)

(PS:原本對蔡細歷的兒子蔡智勇還抱一線希望,畢竟他原非政治人物,加上是農業本科出身,雖靠父蔭但置身農業部副部長還是挺上道的。唯他幫拖車姐緩頰還要幫倒忙的舉動看來,他的智商和人格已經被馬華化了。)

# 10:林吉祥 – 孫堅

兒子被類比成孫氏龍虎,作為老爸的林吉祥就自然推上去和孫堅作比較了。

孫堅是董卓、袁紹、曹操同輩的武將,雖然官銜僅長沙太守,但素有勇名,各路諸侯對其都敬佩幾分。歷史上,在虎牢關不由分說將董卓大將華雄斬落馬的,正是孫堅,而非演義里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橋段。在“反董卓聯軍”中,孫堅是常規的先鋒部隊,專門攻城拔寨,將董卓打得縮在虎牢關閉門不出。

林吉祥自1965年起征戰馬來西亞政壇,40多年來經歷數次大起大落。得意時包括1986年的“丹絨一役”,行動黨獲得檳城10席州議席;1990年“丹絨二役”,行動黨獲得檳城14席州議席的同時,林吉祥粉碎了時任檳州首長林蒼佑的不敗神話,直接導致後者退役;多次擔任國會在野黨領袖等等。失意時,也有1987年“茅草行動下”長達 18個月的政治牢獄;1995年州議席敗于許子根、檳州行動黨只剩一州議席;1999年,檳州行動黨同樣只剩一州議席,林吉祥更是在國會議席和州議席皆敗北,誠為其政治生涯以及行動黨最黑暗的時期。

然而,歷經大起大落的林吉祥,就如孫堅的名字一樣,堅持了下來。如今,見證著馬來西亞在野黨有史以來最鼎盛的世代。相比起英年早逝的孫堅,林吉祥無疑是更幸運的。已屆七旬的他或許慢慢開始淡出政壇、以安享晚年了,但是就如同孫堅為兒輩攥下的人脈基業,如今的在野黨盛世,絕不能少了林吉祥這麼多年來的堅持。

——————————

——————————

一系列的國陣“高人”打頭陣之後,今天輪到民聯的一方了………

# 6:安華 – 曹操 \ 劉備

納吉是袁紹,站在他對面的安華,就是曹操了。雖然和曹操之於袁紹比起來,安華無疑是比納吉更早成名,但凡事沒辦法十足十的啦,而且其實目前安華的歷程除了有點曹操也頗有點劉備,接下來會敘述。

出身草根的曹操安華,原本也和納吉袁紹一樣,在董卓馬哈迪旗下辦事。後來因為政見相左,曹操想為天下刺殺董賊(安華是不是爲了天下人民而想逼宮馬哈迪則不得而知了)不成,反被董卓通緝(安華也被馬哈迪先下手為強,套個“雞奸”罪的政治迫害)。之後曹操安華終於逃出生天(雖然安華身陷囹圄長達7年之久),自立旗號。雖然曹軍經歷了虎牢關聯軍時孤進的潰敗、一如公正黨在2004年全國大選僅存一個國會議席,但都能觸底反彈,成為中華大地、馬來西亞最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

雖然目前的安華,在民心所向方面的確有那麼一點劉備,但巫統出身的安華,是個和曹操一樣的梟雄,一個有真本事的梟雄,這點俺絕不懷疑。只是,現在暫時未能進軍布城的安華,目前的姿態的確有點像外在形象寬宏的劉皇叔——別忘記,劉皇叔骨子裡也是個梟雄,只不過和曹操相比,個人資質略顯寒酸了些。以安華之才,對比曹操還是比較恰當的。

希望有朝一日曹操安華終於完成了自1997年以來的大反攻之後,不會真的變成傲慢殘酷的曹賊。

# 7:蔡添強 – 典韋荀彧、趙雲馬良

俺對蔡添強的印象,相當取決於其之於安華的關係;他是曹操安華的典韋、荀彧,或者劉備安華的趙雲、馬良。爲了敘述上的便利、而且俺也比較傾向將安華類比曹操,往下就將蔡添強和典韋、荀彧作類比了。

典韋和荀彧,一個是彪型硬漢、被曹操稱譽為“古之惡來”的強力肌肉型武將,另一個是文弱書生(連其字都是“文若”)、曹操贈譽“吾之子房”的智慧型內政官。兩者差天共地,怎會被俺扯在一起類比蔡添強呢?

原因:他們都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人,也,他們都對曹操不離不棄。

典韋是曹操的個人近身侍衛(私人保鏢),一個(據說)能徒手搏虎的猛人,但在三國早期就戰死,接下來的戲份都交給了和他同一款的許褚。而他戰死的情況,是這樣的:

宛城張繡第一次向曹操投降時,曹操除了接管了張繡的城郭,好色的個性讓他也順便接管了張繡的叔叔張濟之妻——鄒氏。張繡引以為奇恥大辱,當晚就反了。溫柔鄉中的曹操倉促出逃,全賴長子曹昂和典韋護駕才得以逃出生天,但曹昂和典韋則因此戰死了。典韋戰死之際,據說身受十多處重創,依然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只是肉體終究承受不了,傷創突發,典韋於是不再主動搶攻,圓睜怒目破口大駡敵軍,站立而死。

至於荀彧,則是曹操集團的首席謀臣,即便郭嘉到來之後,他的地位也沒絲毫變化(更何況,郭嘉是他舉薦的)。此後,郭嘉成為曹操身邊的第一智囊團,而集智謀與政治力于一身的荀彧,則儼然成了曹操出征時總部的代理人;這位首席執行 \ 營運長官,曹操一向都很放心地讓他留守大本營;官渡之戰如是,擒殺呂布如是,赤壁之戰如是。此外,曹操的成就,也有很大程度得益于荀彧的戰略眼光,包括先擒殺呂布在回頭戰袁紹、官渡之戰的堅持以待勝機、擁立天子以佔據主動等等。

當然,蔡添強沒有典韋的變態蠻力和武功,甚至也不是安華的近身;蔡添強也遠不是安華的首席謀臣,制定大方略他是否有參與俺都不得而知。

但是典韋蔡添強的表現,在於無數次的公民運動、街頭活動中,他都身先士卒走在最前線,基本上是俺印象中、每次街頭請願都會被警察拉扯逮捕然後上報的第一號人物。公正黨內,因為公民運動、因為為黨抗爭、因為為安華請願,被逮捕得最多次的大概就是蔡添强了。

而荀彧蔡添強的表徵,則在於他之於公正黨 \ 安華的存在;這是堅貞的人,無論多苦難的時候,逃離或反叛從來都沒有出現過在他的腦海。在公正黨最艱難的時候,他的存在就好像荀彧坐鎮大本營一樣,令人心安的存在。

其實,與其說蔡添強對安華是典韋對曹操那一種“忠”,俺倒覺得蔡添強更近似荀彧那一種其實重頭到尾都忠於漢室的態度,只因曹操是最有能力匡扶漢室的諸侯,所以對他有期望而投效其下。荀彧當年進諫曹操,是“奉天子以從民望”,只是曹操將形式扭了一扭變成“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已。後來丞相曹操因讒臣進言要他即公位,而荀彧則以曹操已然位極人臣、不應大逆不道(根據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以及呂后規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公”,則是僅低“王” 一等的爵位。後來曹操果然連王位也即了),於是被曹操暗示逼死。

且不論安華到最後會不會曹操化,希望蔡添強能一直堅持自己那為人民鬥爭、打造更美好馬來西亞的信念。

# 8:卡立 –荀彧、蔣琬

相比起蔡添強,在行政能力上雪州州務大臣卡立似乎是一個更適合類比曹操安華之荀彧的人。

企業家出身的卡立,鮮少讓自己周旋、虛耗於無聊的政治口水戰,而是踏踏實實地治理雪州。在個人交情方面,卡立和安華或許只屬於君子之交的夥伴關係,但是民聯旗下、公正黨旗下的卡立,得以出任馬來西亞心臟州屬雪蘭莪的州務大臣,其重要性而言恰似坐鎮許都的荀彧。加上雪州在其治理之下,雖然還是有漏失點點,但財政狀況轉虧為盈、增長僅次於檳城,儼然馬來西亞之荀彧長官。

而如果將安華對比成劉備,卡立就是深得諸葛亮信任的接班人——蔣琬。不將卡立對比成諸葛亮,是因為——“狀諸葛亮智而近妖”,神人諸葛亮的形象是沒有人能接近的了,再者馬來西亞政壇確實也沒有這種層次的人物。蔣琬為人寬厚,治國實在;諸葛亮窮兵黷武的六出祁山病故後,蔣琬接任輔佐劉禪,採取閉關息民政策,與民休息,蜀漢國力得以大增。

從卡立的面相(或,外表)看來,屬於一位仁厚長者、為治世之良相,當然很多時候凡是不能只看表面。雖然如今的卡立,言談間已頗具政治人物的圓滑,但俺還是相信(也希望)他能一直保持治世良相的心態,而不會因為浸淫在政壇久了、慢慢轉化成另一號梟雄(他絕對有資格)。梟雄類的東西,就交給安華吧!

(靠……差不多江郎才盡了……=.=|||)

——————————

——————————

今天,咱們就來談談一些“方外之人”……其中兩位是已經退出主流政治圈子的,還有一位……俺能說他簡直就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的“世外高人”麼?

# 3:馬哈迪 – 董卓

第一句話:強人政治。

第二句話:獨裁者。

作為世界近代史在位最久(22年)的國家領導人之一,馬哈迪的強悍堪比董卓的彪悍。董卓依仗著西涼來的虎狼之師與“人中呂布”,實施“逆我者亡”的高壓政策;馬哈迪於1987年啟動的茅草行動,營造了白色恐怖,透露著同樣的信息;董卓不僅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廢立天子如同兒戲;馬哈迪修憲削皇權,架空皇室對國家行政的支配權(這個俺要叫好!!!!!!雖然馬哈迪此舉純粹是爲了加強他自己的獨裁行政權……);董卓遷都逼民火燒洛陽,勞民傷財;馬哈迪同樣大手筆,鍾愛掏空國庫建造白象計劃……

老馬啊老馬,你要惜福、并慶倖你身邊沒有呂布不讓你安享晚年啊……就不要再不甘寂寞指點不屬於你的江山了。

# 4:阿都拉 – 獻帝

獻帝,是東漢最後一任皇帝,在位公元189年 – 220年。

當董卓廢掉了少帝、而擁立弟弟獻帝登基時,獻帝真的以為董太師是來匡扶漢室的,而他自己就要大展拳腳君臨天下了……但其實他是個傀儡;後來曹操趕跑了董卓殘餘勢力,擁立了皇帝,獻帝又再一次築起了美好的夢……但原來這還是同樣的噩夢,并延續到公元220年、曹丕將他廢為山陽公方止……

簡而言之,作為一個皇帝,獻帝在位的189年 – 220年間,可以用“無作為”和“當家不當權”概括。

阿都拉,幾可比擬。在位的2003年 – 2009年間,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莫過於在新星效應的光環下,天堂般地於2004年全國大選狂勝,然後經過無作為的4年後,被捲入地獄般的2008年政治海嘯……

或許,就和獻帝一樣,被迫“禪讓”後的日子,反倒樂得輕鬆吧……

# 5:泰益瑪目– 孟獲

這個類比,完全只是因為這兩人都是一方之霸,在自己的領土老樹盤根,而且中央統治者都沒有辦法直接撤換他,相反的必須迎合他、與他合作。諸葛亮經過七擒七縱來使孟獲心悅臣服,然後重新任命孟獲繼續當彝族首領。因為諸葛亮知道,不僅彝族之地非孟獲不能鎮守,而且若有朝哪日孟獲對蜀漢任命的官員又不爽了,再度造反,在彝族之地可會一呼百應。

而“白毛” 泰益瑪目,老實說比孟獲強太多了,將砂拉越境內的資源都化作了世界各地的資產,連美國 FBI 都得租他的大廈單位作為總部……作為砂州首長30年,從來沒有一任首相——包括馬哈迪——敢動他一根白毛。俺相信,在“可能的藝術”下,爲了促使國陣早日成為歷史課本的註腳,安華也可能願意和白毛作“某程度上”的合作。

(再未完待續……希望如此吧)

——————————

——————————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很顯然馬來西亞的政局已經走到、或正在走向一個分水嶺。在馬來西亞國土的版圖上,已經稱得上是割據之勢,只是幸而(目前的)執政陣線與在野實力各自都能聯盟凝聚,而不至於七國之亂。稍稍發揮一下聯想,和中國史上非常著名的東漢末年——史稱“三國時代”頗有幾分可比之處呢……

於是乎俺就玩玩下,弄了個《戲說大馬與三國》的系列,且看俺會寫多少……只是俺對本地政治人物其實不太熟悉,而且很直接承認從七歲開始就是天生反對黨,所以若有不足或有所偏頗實屬正常……乞望見諒,純欲博君一哂爾……

# 1 :納吉 – 袁紹

袁紹祖上顯赫、系出名門,史書有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是三國早期非常了不起的一股勢力(注意,是其“勢力”,而非“人物”)。有鑒於他的家底,加上據說相貌堂堂蠻玉樹臨風一下,眾諸侯都很買他的面子、也有著就臣服于其“威嚴領導”之下。董卓之亂時,袁紹也的確是唯一膽敢公然頂撞董卓的諸侯(雖然之後就立即急急腳逃回冀州老巢),而董卓竟也懾于其家底,未有追究之餘反加封袁紹為渤海太守。

將鏡頭挪回來21世紀的馬來西亞,納吉的老爸敦拉薩,馬來西亞次任首相,歷史課本贈譽“馬來西亞發展之父”。顯赫父蔭下,納吉以23歲之幼齡成為最年輕的國會議員,25歲成為最年輕的副部長,29歲成為最年輕的州務大臣,管理半島最大的州屬彭亨,33歲正式擔任部長;這一切,怎是一句“平步青雲”所足以形容。敦拉薩門下的“門生故吏”有何人俺很懶得翻查(相信一定不在少數啦),但納吉有一個時任內政部長的堂弟希山慕丁,則肯定是系出同門。納吉之於馬來西亞的地位,相信還不會比袁紹之於東漢來得低。

此外,談及袁紹的堂堂相貌……憑良心說納吉的外貌的確算得上一號俊男,更何況媒體界的大家有誰能忘記,星洲鄭丁賢那句“納吉白裡透紅的膚色和紅潤的嘴唇”……

回到東漢末年……有鑑於此,袁紹就被推舉為“反董卓聯軍”的盟主。最後聯軍其實是駐紮虎牢關外的流動夜總會,夜夜笙歌偶爾放槍打一兩隻鳥,副盟主曹操苦諫無功,憤而孤軍出擊後離隊,諸侯也作鳥獸散,董卓繼續高枕無憂。

回到馬來西亞……有鑑於此,納吉就被推舉為巫青團團長、然後副首相、然後首相……然後你問俺1 Malaysia 和袁紹那個“夜夜笙歌偶爾放槍打一兩隻鳥的流動夜總會”有什麽對比……

其實,袁紹團隊不乏能人,田豐沮授為其智囊團代表,顏良文醜張郃勇冠三軍,連曹操也甚為忌之。於是河北之地的公孫瓚、公孫度、韓馥、孔融、張燕等等(一般人都叫不出名字的)諸侯地盤,盡歸袁家。不過,對到真正的將才曹操,袁紹每一步棋都差了一著,當然主因也是他自己忽然犯了大頭癥,對田豐、沮授的建言不予採納。與曹操對戰官渡,以石擊卵之勢原本就已經佔據了八成的贏面,但屢出昏招不但不肯偷襲曹操老巢許昌,還因人事處理不當、以及聽信讒言而逼走了謀士許攸、大將張郃、高覽。而許攸,就是獻計于曹操火燒袁紹烏巢糧倉、導致官渡之戰大逆轉的關鍵人物。誠然,曹操能贏得官渡之戰,戰運占了很大部份;然而此等戰運,也還不是袁紹親手奉上的?

納吉身邊除了斂財貪污厚臉皮流氓等能人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俺不太清楚。只不過納吉的表現讓咱們覺得他的智囊團其實是智障團,一如袁紹對連獻餿主意的郭圖言聽計從。1 Malaysia 商店?My 1st House 計劃?I help you you help me?Are you kidding me?

雖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的,但下述對袁紹的歷史評價,不乏其同期之士:

曹操:
“袁绍虽有大志,但见事迟。”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荀彧:
“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范晔:
“袁紹初以豪俠得眾,遂懷雄霸之圖,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為名。及臨場決敵,則悍夫爭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盛哉乎,其所資也!”

陈寿:
“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

杨阜:
“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納吉,若何?

# 2:羅斯瑪 – 郭圖

既然納吉是袁紹,羅斯瑪自然就是郭圖了!爲什麽?原因是郭圖雖儼然被(不識用人的)袁紹奉為首席謀臣,對其言聽計從,然實則郭圖才是真真正正袁紹陣營的第一倒米達人。這是由於在歷史評價中,袁紹身邊頭兩號謀臣田豐與沮授,都是剛而犯上的鐵漢,而郭圖則是懂得對袁紹阿諛奉迎的弄臣類。袁紹“四世三公”、“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向來慣於被別人送高帽的而不自覺的,自然親郭圖而遠田豐、沮授了。

沮授曾在獻帝未被曹操擁立之前,就勸諭袁紹不要失去“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奈何郭圖(和淳於瓊…..一個根本不能算謀臣的人)認為擁立皇帝會造成自主權的掣肘,於是袁紹就打消了奉天子的念頭。另一邊曹操大喜,聽取荀彧建議後、趕在袁紹改變主意之前捷足先登。這事件,直接顯示了袁紹與曹操的差距、以及郭圖與一流謀臣荀彧、沮授們的素質。後來袁紹看見擁立獻帝的曹操,在天子的名義下每一步棋都能佔據主動,天真地叫曹操將獻帝送到鄴城,曹操當然睬他都傻。

此外,郭圖的倒米記錄,還表現在“不負責任、逼走大將”。在一次進攻部署,郭圖算錯數導致吃了敗仗,然而他不止推卸責任,還向袁紹誣告進攻失利是因為張郃、高覽出工不出力,而犯渾的袁紹也要拿兩人開刀,直接逼得兩員大將跑到對面陣營——袁紹最強大的對手——曹操麾下。而熟悉三國的人大概都知道,張郃是一個不亞於顏良、文醜、張遼、魏延此類等級的大將,而高覽也是一個和關平、于禁、丁奉等持平的貨色。郭圖一倒米、部署導致敗仗;再倒米、推卸責任誣告逼走良將;三倒米(也是最要命的)、將兩員大將送給了最大競爭對手。倒米大王舍他其誰?

至於羅斯瑪……咱們就不需要多說了,這是馬來西亞人民的 Common Sense。真的不懂?上網 google 一下,就可以查出一系列的倒米記錄了。

(未完待續………天知道俺還會寫多少……)

——————————

向来喜欢以“伪专业”的“伪影评人”自居,对看过的戏指指点点。如今一不做二不休,眼看过去几个月来好戏连连,就干脆来个颁奖典礼好了......

暂时就4个奖项先,来日待续…….如果还有机会的话……